◈ 

第1章

崇禎九年,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這是個歷史上特殊的年代。因為這一年的4月,清太宗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榮登大典,定年號為崇德,建國號為大清,定國都為盛京,拉開了大清與大明爭奪天下的序幕。

攘外必先安內。皇太極繼承大統之後,整頓吏治,發展軍事,大膽提拔漢人,對外進行擴張。使反對他的王室爭鬥降為次要矛盾,定下了東征朝鮮,北服蒙古,南滅大明朝的大國計劃。

同年9月,皇太極派出他驍勇善戰的十二弟阿濟格,就是後來的英親王,率十萬八旗精銳從喜峰口攻入長城。然後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攻城掠地,襲擾京畿,連克十幾座州城府縣。

各地明軍連連敗北,告急的文書像雪片一樣飛進北京城。崇禎帝除了啟用太監督師抵抗之外,毫無辦法,然而太監不是男人,勾心鬥角,殘害忠良,的確有一套,領兵打仗的確不在行,面對韃子咄咄逼人的攻勢,太監統兵東躲西藏,推諉扯皮,謊報戰功,還有的甚至私下裡給崇禎帝建議割地賠款,以求得韃子退兵,換取一時的安寧。

天子守國門。大明朝近300年的國祚,使得崇禎皇帝顧及祖宗的顏面,不忍訂城下之盟,換取一時的苟且偷安。只好命令邊軍入衛,另一方面調集湖廣總督盧象升率天雄軍,火速北上勤王。

位於大明京師西北部的三岔口明軍衛所,是一個百戶所,從平谷潰散的一支邊軍,奉命進駐三岔口衛所,共同擔任防衛任務。

這支邊軍,共有十八個人,為首的是一名總旗,他們原屬於曹文詔的部下,曹文詔戰死之後,一名游擊將軍帶着他們來守邊,數天之前遭遇了韃子的鐵騎,一場幾乎是一邊倒的混戰,數百明軍損失貽盡,這名總旗50名軍將,現在連旗長算上只剩下他們18人了。

這18個人,其中還有一名重傷的,名叫林毅,左胸口挨了一箭,認為他就掛了,沒想到他又奇蹟般的活了過來,旗長王建只好命人抬着他,來到了這個百戶所。

百戶長接到命令,提前為他們騰出了兩間房子,讓這十八個人住下。

因為林毅是傷號,給他單獨安排了一間房子,讓兩名邊兵專門負責照顧他。

起初的幾天還行,過了幾天,這兩個邊兵不耐煩了。久病床前還無孝子呢!

這兩名邊兵一個叫高勇,膠泥色大臉,個頭不高,一個叫張華,生的小窄臉,水蛇腰。等旗長走了之後,高勇和張華罵罵咧咧的把林業毅扔到草榻之上,捂着鼻子出來了。

也不怪他倆罵娘,大熱天兒的,整天跟一個奄奄一息的重病號呆在一起,那味道也的確夠難聞的。

「真他媽倒霉,這小子命真大呀,傷得這麼重,又受了一路的顛波,竟然沒死?」

「誰說不是呢,韃子的箭那麼厲害,被射中胸口不死的全天下恐怕只有他一個吧!」

叫高勇的看一看左右無人,把張華拉到旁邊壓低了聲音,「兄弟,我們哥倆得伺候他到什麼時候?」

「什麼意思?」水蛇腰的張華不解的問道。

高勇面露凶光,在張華面前比了個殺的手勢,「乾脆今晚……恩,然後把腦袋剃了,到上頭討點升賞,呆在這裡,遲早會被他害死的。」

張華的腰一縮,隨即又鎮定下來,咬着牙使勁兒地點了點頭,「他即便不死,也是個廢物,讓他為我們哥倆做些貢獻也好,不枉我們哥倆伺候他這麼長時間。」

這年頭,殺良冒功不是什麼稀罕事。如果他們倆能提着一顆韃子的人頭,去討封,至少能討下來五兩銀子,或者升他們為軍中小旗都有可能。

軍中的小旗官不大,能管十個人。五兩銀子也不算多,但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