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第3章

打發走許歷,趙括轉身便朝後堂走去,而在後堂之中,趙母正一臉焦急地等候着自己的兒子歸來。

沉重的腳步在後堂響起,聞聽聲音的趙母當即從軟榻上站起身子,一雙焦急的眼睛不住地向著外頭張望,儘管她已經再三地交代了要趙括與許家叔叔談完之後,便要立即來她這兒。

很快,趙括的身影出現在了趙母的面前。

「見過母親大人!」趙括屈膝一跪,對着趙母行了一個大禮。

「括兒!」趙母一把便將趙括扶起,不待趙括言說什麼,便立即詢問道:「我兒未曾答應許家叔叔什麼吧?」

顯然,精明的趙母已然猜到了許歷此來的目的——勸說趙括披甲出戰秦軍。

「未曾。」趙括老老實實地答道。

「那便好,那便好!」趙母聽着趙括乾脆的答覆,顯然是高興極了。隨即趙母臉色一變,開始絮叨起來:「莫要聽那些人講,廉頗廉老將軍尚不能制之,我兒又何以勝之?!無非是以我兒擔戰敗之名爾。」

「許歷也是,論說汝父對其不薄,也不知是從何處聽信了讒言,竟來此摻和。怕也是這些年未能再帶兵出戰,心中頗有不忿所致。汝父之言其長於謀戰,短於謀身,此言不虛也。」趙母嘀嘀咕咕地繼續說著。

隨即又看向了趙括,眼中儘是堅定之意:「我兒,且聽吾之言。此戰,無論何人來勸,萬不可許之。便是王上親至……」

趙母略略停頓了一會兒,顯然對於王上親至後,該如何拒絕並沒有十分把握與準備。

略略思索一番,終是咬牙說道:「若是王上親至,便說老身身體不適,更有危殆之象,不日便……」

此言一出,撲通一聲,趙括便跪倒在趙母面前,眼中儘是淚花。

若說這世上還要無私的愛,那必然是父母之愛。

為了讓兒子脫離長平之戰的漩渦,趙母甚至不惜以自身的身體健康為借口,要知道這戰國時候可不是唯物主義的天下,趙母此言與詛咒自己也相差無幾了。甚至可以說是再用自己的性命換兒子的平安。

「母親大人,萬望慎言,保重身體!」趙括一個頭便磕在地冰冷的地面上。

清脆的響聲里,趙母慌忙將趙括扶了起來,一直蒼老的手隨即輕輕擦拭着趙括額頭的青紫,宛如小時候為跌倒的孩子輕輕拂拭受傷的額頭。

看着身子已經有些佝僂,滿頭銀髮的老母親,趙括彷彿又回到了上輩子的從前,同樣輕柔的拂拭,同樣慈愛的面容,不由得趙括的鼻頭便是一酸,淚水無聲地滑落。

「都怪那老頭子走得早,害得咱孤兒寡母的受欺負。」趙母拍了拍趙括的肩膀,細細安慰着趙括。

「母親放心。孩兒已經長大了。」趙括擦了擦模糊的眼角,展顏一笑,說道。

「嗯!括兒長大了!可以撐住一片天了。」趙母也笑了起來,笑聲中卻仍抹不去心底的一份擔憂:「括兒,不若吾等歸鄉去吧!躲去馬服山中的莊園里,任誰也找不到咱……」

趙括無奈的搖了搖頭。

秉持着唯物史觀的他深深地知道有些事情並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尤其是在自己還很弱小的時候。

而許歷的到來也更印證了自己的猜測:如今的天下,除了自己和深愛自己的母親,幾乎所有人都盼望着自己去頂替廉頗將軍。

秦人自不必說了,就連生他養他的趙國,恐怕也是如此。

普通百姓和軍中舊將,看不透秦人的計策,將自己當成了趙國唯一的救星;

看破了秦人計策的人,也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得不犧牲掉趙括。

舉世皆敵而不懼,趙括自問還不是那個腕兒,即便是逃到了馬服山中,恐怕一時三刻也會被逮出來。而到了那時,迎接自己的恐怕就不是溫柔的去勸說,而是……

所以,趙括明白,這長平關,自己還是得去走一遭。如今的種種,不過是想要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支持與**,從而避免這長平關成為自己的鬼門關。

果然,正如趙括所想,隨着許歷的離去,邯鄲城中,趙括救星之言不僅沒有消停,反而愈演愈烈。而趙括與許歷之間的對話也有意無意地被宣揚出去。

於是,一個溫文爾雅、矜持自慎的謙謙君子形象算是在廣大的趙國百姓的心中立下了。「君子」已經是對於一個人道德層面最高的褒獎了。

緊接着,洶洶的民意裹挾着馬服君曾經的舊部,和着趙國朝堂上下一片的讚譽之聲,一齊湧向了趙府。

已經有些衰敗的馬服君府邸,如同一艘航行在大海里的破船,在狂風、暴雨、急浪中上下翻騰,似乎下一秒就將沉沒在無邊的波濤之中。

終於,那個男人帶着趙王和趙國朝堂的最後通牒邁入了趙府之中。

「見過平原君!」趙括對着來人深深一禮。

無論曾經與趙奢的情誼,還是如今朝堂中的地位,平原君趙勝都當得起這一大禮。

「馬服君安好。」

許是對老友的歉意,又或是對即將走上戰場的趙括的敬意,平原君趙勝也對着趙括深深回了一禮。

見禮完畢,一老一少相對而坐。

一張木桌將兩人隔開,桌上一把壺、兩盞杯,一個小火爐在桌旁將水燒的沸騰。

咕咕作響的沸水將二人間的靜默打破,趙括直起身子,伸出右手,將水壺提起,一股清澈的水柱直直地落入了桌上茶壺之中。

八分滿時,水柱即止,根根分明的茶葉在沸水的沖泡之下,葉脈逐漸舒展開來,春的綠色再度顯現,一芽一葉上下翻騰,若春日之柳絮,裊裊婷婷,煞是好看。

兩人的目光都注視着翻騰着的綠葉,更無一聲而發,彷彿多日的茶友,在為一盞好茶而屏氣凝神。茶葉舒展之間,茶湯已然變成鵝黃之色。一隻大手端起茶壺,往老者身前的杯盞之中,輕輕注入茶湯。鵝黃的茶水在黑褐色的陶具之中,更顯古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