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第5章

見平原君應下,趙括似放下心中大石。

家事料理好了,那便該是料理國事了。趙括稍稍直了直身子,又為平原君和自己添上一道茶水,緩緩說道:「本君聽聞:此次勸說我王以本君為主將者,其中跳脫最歡者莫過於當日促成趙秦和談至樓昌大夫?」

「然,然也!」平原君顯然從趙括略略低沉的語氣中聽出了一絲不好的氣息。

「既然樓昌大夫如此信重本君,和談之中,更是為我大趙絕齊、楚、韓、魏之盟,以致長平之困,今本君增援而去,生死不知,特就請以樓昌大夫之頭顱,為本君祭旗吧!」趙括一手托起茶盞,送到嘴邊,一飲而盡道。

噹啷……

平原君顯然被趙括的話語給驚呆了,手中的茶盞竟是托手而落,好在高度不高,摔在木桌之上卻也沒有碎裂,只可惜了一盞好茶,隨之飄灑在桌面之上。

「這……」平原君頗有些不可思議地看着趙括,這一來就要一位上大夫祭旗,這麼兇狠的嗎?

趙括看着在桌上滴溜溜轉着的茶盞,伸出左手將其扶好,又為平原君添上一盞,繼續開口道:「非如此,不可明我與秦戰之決心;非如此,不可復諸國盟我攻秦之信任;非如此,前線數十萬將士不可安心作戰也。」

三個「非如此,不可」又將平原君給生生怔住了。

是呀,雖說秦軍拋出「獨畏馬服子」這樣的話語,頗有些默契戰的信號,可是秦人無信,那是出了名的。

秦軍真的會讓堵截了他們三年的大軍從容撤退嗎?

顯然不會。

所謂的「默契」大抵是趙王等人的一廂情願,想要真正從中抽身,還是得靠自己。

當然,若是能夠得到周邊魏、韓乃至於齊、楚四國的助力,甚至無需他們出兵,哪怕是給些糧食,也能大大緩解趙國的窘境。

而想要得到周邊各國的諒解與支持,將一力促成趙秦和談的樓昌推出來,無疑是最簡單最快捷的辦法。

當然,若說其中沒有私怨,那平原君也是不相信的——你將我推向九死一生的戰場,我就讓你的人頭落地成我的踏腳石。

好乾脆、好直接的報復,偏偏還是有理有據地打着樓昌曾經打過的「為國為民」的旗號。

平原君有些喜歡上眼前的小夥子了!

「此是要我王擅殺大臣,恐怕……」當然,喜歡歸喜歡、欣賞歸欣賞,該說的話,平原君還是要說到的。

趙括當然知道,這個要求趙王幾乎不可能答應。

但一來,他需要藉助此事表明自己強硬的態度,從而令那些對自己落井下石的人有所收斂。其次,即便大王不殺樓昌,看在自己即將統領全軍的份上,也至少會疏遠貶斥一番,如此或許能令其對趙國的危害更小一些。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既然這第一條大王您拒絕了,那接下來的條款,您還忍心拒絕嗎?

此所謂,取法乎上而得乎中也!

趙括燦然一笑,從桌下取出一封竹簡,雙手遞給平原君,說道:「此為請誅樓昌書,煩請平原君轉呈我王,至於如何處置,當由我王決斷。」

平原君聞言,鄭重接過竹簡,說道:「本君一定帶到,馬服君還有何要求,且一齊說來。」

趙括聞言滿意地點點頭,卻沒有繼續提出要求,反而對平原君問道:「此戰,關係我趙國之存亡,不知我王為本君準備了多少援軍?」

「馬步軍五萬人馬!」平原君伸出五個指頭,隨即紅着臉立刻補充道:「此已是極限,長平戰場已然有四十萬大軍,除卻代地防禦匈奴之軍與我王之禁衛,趙國之軍已悉數交與將軍之手,我王之信任不可謂不重也。」

趙括沒有答話,信重?那我寧願不要這份所謂的信重。

甚至趙括從平原君略略羞怯的表情中,不難猜知這五萬大軍定然不是什麼精銳貨色。讓自己帶着五萬臨時拼湊起來的大軍前去救援,趙王也真是想得出來!

不過,趙括的重點顯然並不在兵力的多少上。

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一名優秀的將領的作用遠勝一千兵丁。所以,趙括真正的意圖是將,而不是兵。

趙王明明手握着田單、樂毅、龐媛、李牧等等一眾的名將,就連秦王看了都要流口水的那種,就是不肯用。而對於趙王這個從不願意出牌的卡牌收集者,趙括真是有點子服氣的。既然自己好容易當家做主一回,自然要闊綽一把,不出個兩三個名將都是對人家的不尊重!

「既用本君,則信本將。本君不求我王調撥更多兵士,但求我王准許本將,調動國內諸將,以策萬全。」趙括終於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從本君到本將,顯然趙括已經漸漸進入了作戰的狀態。

平原君幾乎沒有遲疑,便答覆道:「此乃主將應有之權也!本君現在便可代我王答應將軍。」

「如此,請調田單將軍入我軍中。」趙括立即要求道。

不是趙括不想要戰國四將之一的李牧,而是李牧如今還名不見經傳,更要緊的是如今的李牧尚在代地,想他趕來,一來一回少說十天就過去了,而趙王可沒有耐心再等十天。

至於樂毅,龐媛,年紀確實不小了,顯然沒有田單好用。

當然,田單也並不是那麼好請的,尤其是由趙括來請。無他,田單與趙括之父趙奢有過一場關於軍力所需多寡的爭辯,而這場爭辯之後,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兩人也隨即成了互相的政敵。

如今,趙括卻想要田單入他帳下做事……

平原君有些狐疑地看着趙括,那眼神似乎在說:「小子,你想為你老爹出頭,也不挑個時候。」

似乎是看懂了平原君狐疑的眼神,趙括隨即笑道:「君上誤會了,請田將軍出馬,只是因為田將軍擅守,本將需以其守功,為我大軍守住百里石長城防線,即長平關至故關一線,而為我大軍保留後撤之餘地也。」